垄断又如何?

今天刷屏的消息自然是滴滴和Uber的合并案,小黑今天也凑一凑热闹。朋友圈里、微博里以及各大媒体要么分析合并的背后,新公司的未来,更多的担心两家合并之后的补贴取消,价格上涨以及服务水平下降。更有替易到呼唤反垄断法何在。有趣的是,当年滴滴快的合并的时候易到就曾向商务部和发改委举报,后来不了了之。不过我的观点和大多数人相反——垄断,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。

 

遭到垄断肢解的两家最著名的企业——贝尔和标准石油,前者在1984年,已经过去了30多年,后者则遥遥在一个多世纪之前(1909。当时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远没有现在演化的迅速——当然,人的思维往往比现在社会发展慢一拍——如果说当年的企业还能够通过垄断攫取大量财富,从而影响到社会公益和民众福利的话,现在的企业还想这么做,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。

 

首先,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不再是牢不可破。至少在中期(3-5年)来看,这种壁其实相当脆弱。QQ时代的腾讯曾经那么如日中天不可一世,但如果没有微信,即时通讯甚至整个社交领域还很难说。百度垄断了搜索,前几年遭到360的挑战,更不提墙外虎视眈眈的谷歌。而阿里虽然基本垄断了C2C和B2B,但这个垄断地位并不牢靠。

 

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当年几乎可以算是标准的垄断,但从2003开始,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后,没有人对拆分微软感兴趣。10多年前电信运营商是垄断的标准靶子,现在也沦为管道。这些垄断者们,并不敢轻易通过市场地位随意支配,“欺负”消费者们。虽然体量大,但惦记的人也多。

 

新滴滴的对手,也许现在还没出现,也许只是一家小公司,但市场变得这么快,谁能保证它能一直垄断下去?大胆预测一下,如果无人驾驶技术有重大突破的话,肯定会诞生出行市场新的独角兽。

 

第二,现在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同一市场内玩家的竞争,更多的是跨领域竞争。或者说认定垄断,要看如何界定这个市场。当年微软面对拆分诉讼时抗辩一个理由是,虽然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市场份额是绝对垄断,但如果从整个操作系统市场(包括服务器),并不垄断,而如果从软件领域来看,微软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。

 

滴滴和Uber在合并之后,虽然在网约车这块达到了垄断的份额,但人们并非没有其他替代选择。放在全中国城市的交通市场来看,和出租车、公交车、地铁甚至租车和自驾相比,这个份额又不算什么。要知道普通民众远没有达到依赖网约车出行的习惯,3年前是怎么出行的还记得吗?更不要说后面还有易到和神州,以及各地(如首汽和大众)的出行平台。

 

第三,评判一个事情的好坏,要看它对整个市场的影响。两家在这个时候继续烧钱,只是把投资人的钱补贴给了消费者,并没有促进市场的继续扩大,或者边际效应已经非常低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5块钱坐10公里肯定不能长久。把这个资金用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才是根本之道。私有企业和公众利益并不是零和博弈,企业赚的钱越多,并不代表公众的利益受损。

 

互联网天生垄断,但我们看国内的BAT、国外的谷歌Facebook并没有对市场本身和工作利益造成损害(当然有人会对百度提出异议)。相反,要是不垄断,想象一下:要和好友聊天,手机上必须装微信、米聊、来往;要上C2C,要装淘宝、易趣、有啊、拍拍,这本身就限制了市场的做大。1+1>2的协同效应特别明显。

 

网约车开辟了几个全新的细分市场,使得有更高支付意愿获得更高服务的顾客可以享受专车;低消费能力的顾客可以选择快车;上下班还可以顺风拼车。而这些人,原来要么只能绝望地拦出租,或者吃力地挤地铁和公交。

 

大家都说,羊先养肥了再杀,可是羊除了杀了吃肉,还有好多种用法,可以剪羊毛、挤羊奶,还可以下羊羔养更多的羊。更别提养羊人的后背还有好多双眼睛在盯着,阵阵发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