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国不知道书贵

今天学校图书馆搞国外原版新书展销,以为和上次的二手书一样能够淘到一些打折好书,遂一早同小翼等舍友们奔赴图书馆一楼。

到了才发现原来展销的主要目的是给学校图书馆荐购外文书,因为这些书不打折。国外书籍之贵之前也有所耳闻,今天总算见识了。某MM怯怯的问一本中等大小(虽然不该以尺寸论英雄)的hard cover的价钱,答曰150,还是刀,差点把MM吓晕。另有一大叔的书叫价30镑(50刀),却已是中等偏便宜的书了。

这么贵的书,想必即使生活在美元结算的国度也吃不消吧,怪不得上次展销的全是二手书,还看起来那么新。一本算法导论,新书85刀,Amazon上卖59刀,二手的卖30刀左右,用上一两年后估计还能以15-20刀转手,大致也能接受。而如果Kindle上有的话,价格在10刀以内。

想起侯捷和刘江偶尔对国内技术图书定价的抱怨。第一是作者版税太低,第二是像卖白菜似的论斤卖书;而另一方面很多人感叹技术书籍太贵买不起。技术图书这块,算是图书界里受盗版影响比较小的一个小众分类。销量低,印刷成本高,盗版商自然也没有利润空间。技术书作者大多有正式的工作,这部分人工资也不低,所以写书的机会成本也高。两个因素一综合,书价自然也上去了。

而对于技术图书的消费者而言,理论上说,如果一本书能给他带来5000元的收入,扣去了读书所耗费的机会成本3000元,那么这本书即使售价1500,买下来看还能获得500元的收益。图书市场是个垄断竞争的市场,其中有许多卖者。我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书,只能给你带来4500元的收入(书不是完全适合你的需求),除去读书机会成本3500(书写得比较前一本糟糕),但只要定价不超过500元,获得的收益就大于购买第一本书。或者消费者可以不买书,为阅读和寻找资料付出更多的成本(比如上网搜资料,看枯燥无味的文档)。

对于技术图书的生产者,作者和出版社而言,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。图书的成本由固定成本(稿酬、编辑、制版)和变动成本(印刷、运输、分销)组成。销量大摊薄了固定成本,自然定价低。不幸的是技术图书市场销量低,但需求富有弹性(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,需求却可有可无),因此生产者也没赚到多少钱。这背后同样伤害了消费者,因为没有多少人再愿意花大量时间来写好书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